【新冠疫苗】港大研究指每10萬人接種最多增約5人面癱 打科興現面癱風險比復必泰高
發布時間: 2021/08/17 12:21
最後更新: 2021/08/17 14:59
本港新冠疫苗接種計劃進行得如火如荼,港大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每10萬人接種科興疫苗後,會增加4.8宗面癱個案;而每十萬人接種復必泰疫苗後,會增加2宗面癱個案,而9成面癱患者可完全康復,惟研究認為接種科興疫苗的效益仍大過風險。相關研究已於醫學期刊《刺針》發表。
上月多4人打針後14日內死亡,包括34歲哮喘男冠心病致命曾接種復必泰,詳情即看:【下一頁】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包括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兼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團隊於今年2月至5月間,利用「巢式病例對照研究法」,以醫管局主動監測報告和電子健康紀錄,以及新冠疫苗不良事件網上報告系統的資料,評估2款疫苗接種後42天內發生面癱的風險。
團隊分析,今年2月23日至5月4日期間,有451,939人及537,205人分別接種至少一劑科興疫苗或復必泰疫苗,當中有33名科興接種者及20名復必泰接種者面癱,惟當中有9人證實並非患上貝爾氏面癱,而餘下44人中,28人屬科興接種者,16人屬復必泰接種者。
確診貝爾氏面癱的科興接種者介乎42歲至69歲,68%為男性,19人於接種首劑疫苗後出現貝爾氏面癱,近9成於接種後21日內出現;至於確診貝爾氏面癱的復必泰接種者,介乎41歲至55歲,63%為男性,半數於接種首劑疫苗後出現貝爾氏面癱,全部患者均於接種後21日內出現。
團隊分析接種後出現貝爾氏面癱的個案、同期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疫苗人數,顯示每10萬劑科興或復必泰疫苗接種,就分別有3.61宗或2.04宗貝爾氏面癱;而與去年背景發病率比較,每10萬劑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疫苗後42天內,分別會增加4.8宗或2宗貝爾氏面癱個案,數據反映接種科興疫苗的人士,及男性接種者出現面癱風險較高。
研究指現時仍未知接種後出現貝爾氏面癱的機理,估計是疫苗誘發自身免疫反應,或因引發面部潛藏的人類皰疹病毒所致,亦可以屬與吉巴氏症相類似、由免疫介導繼發的脫髓鞘性神經炎。
團隊強調,及時處方皮質類固醇治療後,整體逾9成貝爾氏面癱個案可於9個月內康復,認為即使接種科興疫苗後引發面癱風險有所增加,打針的效益仍高於風險。
同場加映,骨科醫生拆解運動創傷謬誤,介紹3個良方急救扭傷及「篤魚蛋」:
一文看清不同疫苗獎賞及優惠:https://bit.ly/3vw84v0
HKET TV健康台由專家拆解食物安全及都市疾病,即看: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郭詩詩、陳正怡